旅游市场的构成(收集3篇)

时间:2024-08-01 来源:

旅游市场的构成范文篇1

【关键词】方山;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山西方山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西麓的腹部,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其境内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有35处,其中北武当山号称三晋第一名山,为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庞泉沟(与交城共有)为部级自然保护区。然而,由于交通、经济、观念等一系列条件的制约,山西方山仍旧“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何根据旅游者的市场需求,结合资源的分布特点,对其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加以研究,构建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保证其旅游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旅游地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是旅游地理结构的基本内容。从总体上来看,一般可将某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市场划分为国内客源市场和海外市场两大部分。但是,目前山西方山的旅游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没有海外游客(仅86人,数据来源:山西方山县文物旅游局),故本文仅对其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加以研究。从空间结构演变的角度对方山县的客源市场加以研究,有助于总结其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为制定旅游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其旅游产品的市场促销,为其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二、山西方山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特点

(一)国内客源市场相对集中,旅游经营稳定性差1.方山县的游客主要为国内游客,其客源市场并没有完全覆盖全国(目前,还没有来自贵州、上海、青海等省的游客);3.省内客源主要集中在太原,占51.22%,其次为吕梁市,占21.99%。

共2页:1

论文出处(作者):

三、结论与发展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山西方山县国内客源市场相对集中,旅游经营的稳定性差,在经营与开发过程中容易受到客源地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不利于其长期稳定发展;客源吸引半径相对较小,旅游吸引力不够,难以吸引其它省份的游客前来旅游;旅游的可进入性相对较差,不利于游客进入。

鉴于此,方山县近期应以宗教朝拜和道教文化旅游为主,将核心市场、国内一级市场,尤其是以山西省内的县市(太原市和吕梁市)作为优先开发市场,逐步向二级市场、三级市场扩展和延伸。在中远期应稳定一级市场,加大二级市场的宣传攻势,争取在几年内使来自二级市场的游客量得到较大的提高,以增加旅游收入,最终开发三级市场的旅游潜力,提升方山县旅游业在省内的旅游地位,进而在国内外打出自己的品牌。具体发展策略如下:

(一)突出道教文化,创建中国道教博物馆

方山县人文旅游资源的特色与优势在于:北武当山道教文化的渊源历史。

北武当山部级风景名胜区,其主要文化积淀是源远流长的宗教(道教)文化。这里曾是轩辕黄帝的行宫、大禹治水的起点,大禹敕封其父鲧为水神(玄武神或者真武神)的地方,姜子牙(姜太公)祖先受封之地(梁山、骨脊山)、赤松子炼丹之处、春秋鬼谷子隐居之处(鬼谷子曾隐居武当山云峰观)【6】。应创建中国道教博物馆,将道教文化做大做强,在国内外打出自己的品牌,形成一定的吸引力,提升北武当山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收入,繁荣旅游经济。

(二)重视和坚持可持续旅游

可持续旅游——即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依据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充分考虑接待地的自然环境保护、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传统价值的保持等。按照旅游可持续宪章规定,旅游可持续发展要达到5个目标,即: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的理解,强化其生态意识;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改善旅游接待地区的生活质量;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方山县的旅游开发应严格按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不能走上先污染、先破坏后治理的道路。

(三)优化组合旅游产品

方山县旅游产品突出的特色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山、水、林、草,即北武当山、赫赫岩山(孝文山)、南阳沟、北川河和东部的山林、草原区,包括南阳山林场、真武山林场、东会林场(地跨岚县)、阳圪台林场、胡堡林场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方山县部分)、云顶山高山草甸。

方山县人文旅游资源的突出特色是:南北朝时代的刘渊在这里建立第一个割据政权(汉、前赵),清代第一廉吏于成龙,这是方山县旅游资源的亮点和特色。

应对其旅游产品加以优化组合,合理布局,大力推进宗教朝拜和道教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和健身康体旅游、名人故里和寻根问祖旅游、生态观光和陶冶情操旅游,从而极大地体现、发挥方山旅游资源的功能潜力。

旅游市场的构成范文篇2

(一)人口结构变化给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机遇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了乡村旅游与周边近郊旅游的持续发展在我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城市人口的低生育率,为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年农民进入城市流动打工提供了绝好的机遇,由此也大大加速了我的城市化速度。现在城市的独生子女政策贯彻时间越长,城市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就越强,村庄的“空壳化”程度也会越严重。也正因为如此,城市生存的空间进一步紧缩,竞争压力加大,城市人口渴望通过旅游的方式逃离目前的生活,但由于假期的有限,限制了人们出行的距离,因此城郊游成为近年来的新宠,得到大众旅游者的普遍欢迎。而周边近郊的农村则就顺势成为开发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及集聚地。近年来农家乐市场的迅猛扩大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2.人口性别比例的变化导致的婚姻挤压现象催生了旅游的另一大功能———相亲旅游由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持续上升所导致的婚姻挤压现象逐渐显化。男性剩余所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在婚姻市场的竞争过程中,贫穷的男人、农村边远山区的男性、残疾的男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男性等,会出现较大淘汰出局的概率,增加他们沦为独身的几率。这会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的和谐。这一现象给社会学家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但相对于旅游业而言,则开辟了另一个广大的旅游市场,即单身男女,单身的男男女女可以借助旅游的机会扩大自己的交际圈,通过相亲旅游的形式获得一份美满的因缘。3.老龄化现象凸显一定程度上填充了以前银发旅游市场的空白近年来,由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卫生医疗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方面,人的寿命在提高,另一方面,很多育龄夫妇观念的改进,丁克家庭日益增多,婴儿的出生率降低,由此造成了目前我国人口结构的倒金字塔现象日益明显。正由于老年人口的增多,特别是对于空巢家庭的老年人来说,在没有经济负担的情况下,出外游玩成为其消磨时间、排遣孤独最佳的选择。4.“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凸显,家庭旅游市场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主导所谓的“四二一”结构是指两个独生子女家庭(四个长辈)、两个独生子女、一个小孩这种家庭构成。由于该家庭模式日趋明显,专门针对该类家庭的潜在的家庭旅游市场有待开拓,这不同于以前的三口之家模式,由于涉及到更多的感情纽带及核心关系的变化,专门针对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旅游产品有待开发与完善。

(二)人口结构变化对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挑战1.城市化进程加快造成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破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过多集中于城市,人口密度加大,为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现状,政府将眼光投放到离城市靠近的郊区及农村地区,房地产商的渗入,商业气氛日显浓厚,乡村原有的特色逐渐被高楼大厦所取代,特别是乡村原有的民风民俗,这类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正在日益消逝。2.贫富差距的拉大及性别比例的失调等社会的不和谐因素给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众所周知,旅游行业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行业,社会经济环境的任何变动都会对旅游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而目前由于贫富差价拉大、及性别比率的失调,这些因素都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由此会给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威胁。3.老龄化现象及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凸显,给旅游行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无论是针对银发市场,还是专门针对四二一家庭的家庭旅游市场,由于其旅游群体的特殊性,这里的特殊性一方面是旅游者本身条件的特殊,例如老年旅游者体力差,另一方面是指旅游小团体之间关系的特殊性,例如四二一家庭中的老年人、年轻人、儿童都有,而每个年龄层次的旅游需求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吸引这类小团体加入到我们旅游的行列值得探讨。

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推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放缓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城中村的建设,通过旅游扶贫政策缓解农民涌向城市近年来,旅游以及极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旅游行业极大的关联带动性,一方面能解决农村人口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农村自主展开的农家乐,能给农民创造可观的经济收入,有力缓解了农村靠天吃饭的困境。但由于,农村开发旅游缺乏科学的规划,及专业人士的指导,对于旅游资源利用的不合理,以及旅游经营的不规范,使旅游业强大的经济辐射能力并未完全发挥出来。因此,为实现城市化进程速度的放缓,实现农村城市的和谐发展,并须由政府主导,通过科学规划及合理引导,对每家独立经营的农家乐经营商进行岗前培训,并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促进农村旅游扶贫政策的顺利落实。

(二)发挥旅游的社会功能,尽力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促进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就我国整体来说,贫富差距仍然存在,加之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调,增进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这些都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为促进旅游的良性发展,旅游行业可利用社会上的这类不和谐因素,开发潜在的旅游市场。例如,对于男女性别比例失衡,更多单身男女都希望自己不是剩下的那批,因此,尽力扩大其交际圈,结识更多的异性,是剩男剩女的迫切心愿,因此,专门针对这类人开展的相亲旅游顺应而生。目前很多大型的姻缘会都是在旅游当中进行的,这不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而对于贫富差距较大这一现象,可在上文提到的响应政府的旅游扶贫政策上下功夫,培养我们潜在的接班人,对他们进行吃苦教育,深入贫困地区生活实践,一方面锻炼其吃苦能力,另一方面,为贫困地区创收。

(三)专门针对银发市场及四二一家庭市场的特点,进行重点开发,力图填充两大巨大旅游市场空白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教育背景的人旅游需求也大不相同,因此,放眼目前的旅游市场,适合老年人游玩的旅游区并不多,适合全家消费的旅游产品也有待完善,针对老年旅游区,应考虑其体力特点结合其希望通过外出排遣孤独的旅游需求,设计适合老年人出游的线路,由于老年群体在我国的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而目前专门为老年人开设的旅游区基本没有,因此,可以看出银发旅游市场将会在后期的旅游市场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而新型家庭结构的出现,四二一家庭结构,由于该结构就是一个小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谁是核心,谁是决策者,谁是影响者,都对其选择的旅游产品产生重大影响。除此之外,成员之间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针对该类旅游群体的旅游产品必须体验亲子性和敬老的特点,而要将二者融合,并非易事。

旅游市场的构成范文篇3

旅游业既要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贡献,又要在改革发展中调自身的结构,也只有自身结构优化了,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发展,进而更好适应国家层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旅游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旅游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类旅游产品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针对人民群众把旅游作为常态化生活方式的需求,推进旅游市场结构调整。加大力度研究市场需求的变化,重点是旅游需求结构、旅游供给结构以及旅游供求协调结构等方面,改进我省旅游市场结构。从供给角度看,应该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和省内旅游市场。辽宁值得看、值得品味的历史文化很丰富,秀美的资源也很多,要根据不同的客源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出我省的旅游产品,盘活旅游资源,要下大力气把旅游形象宣传和产品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市场营销成果的转化率;要适应国内旅游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完善传统旅游产品,开发新兴旅游产品。目前,大众旅游依然是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在发展好大众化旅游产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中高端旅游,如商务、会展、亲子、探险旅游等对整个旅游市场具有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因此积极稳妥地发展中高端旅游产品是当下旅游行业更为迫切的任务。

针对人民群众对旅游口味多样化的需求,推进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促进旅游业的转型发展,需要将存量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形成增量的旅游产品。要改变以观光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形成以观光旅游、专题旅游、休闲和度假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体系,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在产品组织上,要多增加参与和体验方面的内容。除了观光、度假等旅游产品外,结合我省资源优势,还可以大力发展以“旅游市场+特定资源”构成的旅游产品,如森林旅游、海洋旅游、健康养生旅游等。

【旅游市场的构成(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三年级日记精选(整理6篇) 2024-08-01

学游泳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28

我的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7-28

四年级日记[精选9](整理5篇) 2024-07-27

描写秋天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27

下雪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7-13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新学期的打算日记(整理11篇) 2024-08-01

旅游市场的构成(收集3篇) 2024-08-01

骄傲的大公鸡作文(整理8篇) 2024-08-01